9月24日下午,工程审计学院“初识工程·共赴新程”2025级新生专业第一课在敏达学术报告厅举行。南京审计大学原副校长、学院专业创始人时现教授,学院领导班子,校友代表,全体导师,辅导员及198名本科与研究生新生共同参与,开启专业启蒙与精神传承的双向奔赴。
师生见面会:以初心映照未来
2025级工程管理2班的郭玥辰和2025级工程审计2班的邵佳靓同学带来的舞蹈《like jennie》舞步飞扬,2025级工程审计3班的邵星微、唐潘瑜、吴雨泽、唐果果同学带来的歌曲《南京恋爱通告》旋律悠扬,青春气息为这场专业启蒙课注入了鲜活温度。
党总支副书记孙姣老师主持时温暖开场:让我们用掌声记录下2025级工程审计人的第一张全家福,开场合影的闪光灯照亮了新生们充满期待的眼睛。
学院副院长占济舟在致辞中讲到:从今天起,你们将成为工程审计血脉的新生力量。三十年前,时现教授在这里播下专业种子;今天,这粒种子将在你们手中长成参天大树。话语间透着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期许。
本科新生代表刘凯文以扎根工程,以审逐梦为主题,将校训诚信、求是、笃学、致公比作成长路上的四盏明灯。
研究生代表黄诗雨则从专业使命出发,誓言做重大工程的经济安全守护者。
1994级校友、工程审计校友联谊会秘书长薛海浩结合自身从一线施工到数字化审计的30年从业经历,向新生强调了工程审计已发展成为“工程+审计+计算机”的复合型赛道,建议新生夯实基础、扎根实践、拥抱数字时代。
在温馨的导师见面环节,主持人一一介绍学院全体导师和辅导员。
本科生导师代表吴平平老师鼓励新生突破自我标签,在知识和见识上不断丰富自己。研究生导师代表林翰教授则以“万物生长各有所长”寄语学生,强调了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
专业第一课:以匠心雕琢专业
时现教授为同学们上专业第一课,她为新生描绘了一幅充满机遇的成长蓝图,并回顾了工程审计学院专业的建设历程,从学科的萌芽、国家对工程审计领域的迫切需求,到个人在成长道路上所承担的使命,层层展开,令人倍感振奋。她指出,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工程审计专业,到与工程管理紧密关联的交叉学科知识体系,南审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土壤。她特别强调,学校浓厚的审计文化如同阳光雨露,能系统培养学生严谨的审计思维、逻辑与职业道德,工程审计学院的学生需要具备跨学科视野,既要掌握工程技术知识,也要理解审计逻辑,同时还需拥抱现代信息技术。这将成为同学们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
谈及学习建议,时现教授勉励新生要主动拥抱转变,全面学习,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塑造健全人格。她希望同学们在南审这片沃土上,不仅向下扎根,汲取工程与审计的复合养分,更能心怀阳光,向上生长,最终成长为兼具专业硬实力与职业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讲座结束后,新生争相提问:“AI会取代审计人员吗?”“如何平衡工程效率与审计严谨性?……”时现教授一一解答,并为踊跃提问的新生和2025级新生班级赠送其亲笔签名的《建设工程审计》,不仅激发了新生的学习热情,更实现了学术精神的代际传承,知识传承的接力棒完成了又一次交接。
总结展望:以奋斗回应时代
党总支书记刘玉在总结提到:“把根扎在祖国大地,把魂融于交叉创新,把心交给光亮与善良三句话,勾勒出工程审计人的成长坐标。他特别出示的行动清单”——让抽象期待化为具体路径。他希望新生能够从今天的专业第一课中“带得走”一句属于自己的承诺,作为未来克服困难的“动力源”和回望初心的“指南针”
今天的专业第一课不仅帮助新生建立了对工程审计专业的系统认知,更通过代际工程审计人的同台对话,实现了专业精神与学院文化的有效传承。198名新生将带着这份厚重的入学礼,正式开启在工程审计学院的学习之旅!
文字:工程审计学院
图片:赵若辰
初审:张震武 陈晋唯
审核:刘玉 孙姣
发布:吴骞